军训结束后,校园终于恢复了往日的宁静。
苏晚抱着刚从图书馆借来的《百年孤独》,坐在靠窗的位置,眉头却越皱越紧——书里复杂的人物关系像一团乱麻,她看了半小时,还是没理清布恩迪亚家族的代际关系,连谁是谁的孩子都分不清楚。
“需要帮忙吗?”
一个熟悉的声音在头顶响起,苏晚抬头,看到陆星延站在她面前,手里拿着一本《算法导论》,显然也是来借书的。
他穿着简单的白衬衫和牛仔裤,没有了军训服的束缚,显得更清瘦挺拔,阳光透过窗户落在他的肩膀上,勾勒出柔和的轮廓。
“陆学长?”
苏晚有点惊讶,她把《百年孤独》推过去,有点不好意思地说,“这本书的人物关系太复杂了,我总是记混。”
陆星延坐在她对面,接过书翻了几页,从口袋里掏出一支蓝色的中性笔和一张便签纸。
他没有立刻说话,而是快速在便签纸上画起了人物关系图:布恩迪亚家族的第一代用黑色笔标注,第二代用蓝色,第三代用红色,每个名字后面都简单备注了性格和关键事件,脉络清晰得像一张迷你思维导图。
“这样会不会好记一点?”
他把便签纸贴在书的扉页,指尖不小心碰到苏晚的手背,又快速收回,“布恩迪亚家族的名字重复率高,你可以按代际颜色记,比如第一代的何塞·阿尔卡蒂奥·布恩迪亚,第二代的奥雷里亚诺·布恩迪亚,这样不容易混。”
苏晚看着扉页上的人物关系图,眼睛瞬间亮了。
她按照陆星延说的方法试着回忆,果然清晰了很多。
“太谢谢你了!”
她由衷地说,“我之前看了好久都没理清,你画的图一下子就懂了。”
陆星延的嘴角微微上扬,露出一个很浅的笑容,像湖面泛起的涟漪,转瞬即逝,却足够让人记住。
“这本书我之前也看过,刚开始也觉得复杂,后来画了图就好了。”
他翻开自己的《算法导论》,却没有立刻看,而是问苏晚,“你为什么选这本书?
喜欢马尔克斯的风格?”
“嗯!”
苏晚点头,眼睛亮晶晶的,“我觉得他写的故事很有画面感,比如开头的冰块实验,我总觉得能拍成电影。
我喜欢摄影,就特别喜欢这种有画面感的文字。”
她说起摄影,语气里满是热爱,像在谈论自己最珍贵的宝贝,“我高考结束后,爸爸送了我一台单反,我想拍遍校园里的温暖瞬间,比如刚才在图书馆门口看到的老奶奶,她在给孙子织毛衣,阳光落在她手上,特别温柔。”
陆星延静静地听着,没有打断她。
他看着她说起摄影时眼里的光,像看到了某种珍贵的东西在发光。
“摄影挺好的,”他说,声音比平时软了些,“能记录很多容易被忽略的瞬间。
我之前帮摄影社修过相机,看到他们拍的照片,确实很有感染力。”
两人就这么聊了起来,从《百年孤独》聊到马尔克斯的其他作品,从摄影聊到编程,从校园里的趣事聊到未来的规划。
苏晚发现,陆星延虽然话不多,却很懂倾听,她说到激动处,他会轻轻点头,偶尔提出一两个问题,让话题能继续下去。
不知不觉,图书馆闭馆的音乐响了起来。
苏晚收拾东西时,发现陆星延在她的《百年孤独》里又夹了一张便签纸,上面写着:“如果想拍‘有画面感的场景’,可以去旧图书馆的爬山虎走廊,下午三点的阳光会从窗格漏下来,光影很好看。”
她抬头看向陆星延,他正帮她把书装进背包,说:“我刚好知道那个地方,之前帮摄影社拍过素材。
你要是想去,我可以带你去。”
苏晚的心跳瞬间加快,她用力点头:“好啊!
谢谢陆学长!”
走出图书馆时,夜色己经降临,路灯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。
他们并肩走在校园的小路上,偶尔有晚风吹过,带着桂花的香气。
苏晚偷偷看了眼陆星延的侧脸,他正看着前方,眼神平静,却让她觉得很安心。
她低头看着手里的《百年孤独》,扉页上的人物关系图和便签纸,像两颗小小的种子,在心里悄悄发了芽。
最新评论